發表于:2022-04-06 00:00:00 來源:雙寧口腔 編輯:雙寧醫生 點擊:3315次
蛀牙的原因 細菌,細菌是發生齲齒的必要條件。人們普遍認為有兩種類型的致齲細菌。一種是產酸細菌,主要是變形鏈球菌、放線菌和乳酸菌,可以分解碳水化合物產生酸,導致牙齒中的無機物脫礦;另一種是革蘭氏陽性球菌,長期作用可破壞有機物,引起齲齒。目前,變形鏈球菌被認為是主要的致齲細菌,其他的還包括放線菌、乳酸菌等。細菌主要依靠菌斑附著在牙齒表面。另一方面,口腔內細菌除了產生復雜的碳水化合物和葡聚糖外,大量的細菌在被酶降解后會形成菌斑。
口腔環境,口腔是牙齒的外部環境,與齲齒的發生密切相關,其中食物和唾液起主導作用。食物以碳水化合物為主,碳水化合物不僅與菌斑基質的形成有關,而且是菌斑中細菌的主要能量。細菌能代謝碳水化合物(尤其是蔗糖)產生酸,并合成胞外多糖和胞內多糖。產生的有機酸有利于產酸菌和耐酸菌的生長,也有利于牙硬組織的脫礦。
多糖能促進細菌在牙齒表面的粘附和積累,當外源糖缺乏時,為牙齒提供能量來源。因此,碳水化合物是齲病發生的物質基礎。唾液液在正常情況下,唾液液有以下功能:機械清洗可以減少細菌的積累。抑菌作用可以直接抑制細菌或抑制牙菌斑附著在牙齒表面。耐酸性由碳酸氫鹽和其他物質中和。
抗增酸劑含有鈣、磷、氟,可增強牙齒的耐酸性,降低牙齒的溶解度。當唾液液的數量和質量發生變化時,會影響齲齒的發生。臨床上可以看到,口干或唾液分泌液分泌的患者齲患率明顯增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