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于:2023-01-17 00:00:00 來源:雙寧口腔 編輯:雙寧醫生 點擊:2937次
氟 斑牙的病因比較復雜,與個體年齡、氣候、飲食習慣等密切相關。1931年,丘吉爾首次確定水中氟化物含量高是導致該病的原因。同年,史密斯在老鼠身上做了氟實驗,證明氟含量過高會導致這種疾病。
一般認為水中含氟1ppm (1mg/L)為宜,可有效預防齲齒,預防氟斑牙。但是,個體因素和其他生活條件對氟的易感性也有一定的差異。飲用水是氟化物攝入的最大來源之一,這是由人們的年齡、氣候條件和飲食習慣綜合決定的。
此外,水中氟的最佳濃度與當地年平均最高氣溫密切相關。美國為0.7-1.2ppm;中國廣州的二氧化碳濃度約為0.7ppm。中國地域遼闊,南北溫差很大,不可能只有一種合適的濃度。因此,中國現行水質標準中氟化物的濃度應為0.5~1ppm。 食物中氟的吸收不僅取決于無機氟在食物中的溶解度,還取決于食物中鈣的含量。
如果加入鈣化合物,氟的吸收將顯著降低。動物實驗證明,充足的維生素A、D和適量的鈣、磷可以減少氟化物對身體的傷害。這說明氟化物含量高并不是引起氟斑牙的唯一原因,因為并不是所有人都在水中氟化物含量略高的地區患氟斑牙。
是否會發生氟斑牙,取決于過量氟進入人體的時間。在牙釉質發育過程中,氟化物主要破壞牙胚成釉細胞。因此,只有在牙齒發育礦化期,過量的氟化物進入體內,才會發生氟斑牙。如果你在6、7歲之前長期生活在飲用水中氟化物含量高的地方病區,即使以后搬到別的地方,也無法避免以后長出的恒牙;相反,如果這個人在7歲以后搬到高氟地區,就不會出現氟斑牙。
此外,堿性磷酸酶可水解多種磷酸酯,為骨、牙代謝提供充足的無機磷作為骨鹽形成的原料。當氟化物濃度增加時,可抑制堿性磷酸酶活性,導致牙釉質發育不良、礦化缺陷、骨質脆弱等骨病。因此,層間礦化差,釉質柱過度礦化。
這在表面琺瑯質上更為明顯;表層琺瑯質的氟化物含量大約是深層琺瑯質的10倍。因此,氟斑牙表面的牙釉質是多孔的,容易吸收外來色素,如錳、鐵化合物,產生氟斑。重度氟中毒患者微孔數量可高達10%~25%,分布于牙釉質柱之間,沿橫線分布。如果這個孔隙占了很大的體積,牙釉質表面就會塌陷,形成巢狀的牙釉質發育不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