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于:2020-11-21 00:00:00 來源:雙寧口腔 編輯:雙寧醫生 點擊:11478次
乳牙作為兒童的咀嚼器官,具有咀嚼、發音、美觀、維持牙弓長度、促進頜面部正常發育的功能。同時,乳牙作為天然的間隙保持器,能很好地誘導恒牙正常萌出。臨床上由于嚴重的齲齒、牙髓和根尖周炎等疾病及損傷造成的乳牙過早脫落,不僅會使牙齒的這些功能受到影響,更因為早產兒牙齒的缺失,使得間隙間的固位力自然喪失,可能影響恒牙的連續順利萌出,并導致日后牙頜系統出現畸形。因此,乳牙早期脫落后的間隙管理是臨床上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。
許多研究表明,乳牙在正常更替期前脫落,尤其是乳牙過早脫落,會導致牙間隙、頜骨正常發育及恒牙萌出時間和順序發生變化。研究表明,乳牙早期缺失后,前6個月間隙變化迅速,會影響頜骨的正常發育,主要體現在牙弓長度變化最大,但牙弓寬度基本不變。上頜磨牙早期缺失,隨后恒牙會提前萌出;然而,下頜磨牙早期缺失后,恒牙的遺傳性出現了晚期萌出。乳牙早期脫落后,間隙減小,牙弓長度變窄,會導致恒牙難以萌出,異位萌出時牙齒擁擠,還可能出現深覆牙、深覆蓋等錯牙合現象。因此,乳牙早期脫落后及時進行間隙管理,使恒牙在足夠間隙的條件下順利萌出,對預防牙頜系統畸形具有重要意義。
多數學者認為,乳牙早期脫落后,結合遺傳性恒牙的發育、位置和上面覆蓋的骨組織數量等因素,綜合考慮是否佩戴間隙保持器進行間隙管理。正常情況下,恒牙的萌出或萌出的恒牙間隙不正常的話,一般只需在恒牙下的6個月內自然萌出,而恒牙下的齲齒一般只需磨損6個月。不過,更有學者認為,乳牙早期脫落后,如果乳牙下繼承的恒牙胚上方有骨覆蓋,牙根正在發育但小于1/3,且鄰牙牙根無明顯吸收,應戴護圈以保持缺失之間的間隙并保證牙弓的長度。磨牙早期缺失后,如下列繼承恒牙的牙根尚未發育或形成小于1/3的,應戴上護圈,并加上防萌裝置,防止恒牙因早期承受咬合力而松動脫落。對于有全身性疾病、口腔衛生差、齲齒率高或臨床不配合醫生的患兒,是否適宜佩戴空間托位器應由兒童牙醫綜合利弊后決定。